好地下藝術空間
  • 首頁 Home
  • 展覽 EXHIBITION
    • 2023
    • 2022
    • 2021
    • 2020
    • 2019
    • 2018
    • 2017
    • 2016
  • 活動 ACTIVITY
    • 2023
    • 2022
    • 2021
    • 2020
    • 2019
    • 2018
    • 2017
    • 2016
  • 創作培力計畫
  • 國際交流
    • 國際駐村 >
      • 攝影
      • 環境藝術
    • 韓國大邱
  • ArtMeGo
    • 2019 ArtMeGo
    • 2018 ARTMEGO
    • 2017 ArtMeGo
    • 2016 ArtMeGo
  • 加入我們 join
  • 關於 About
图片

策展論述

「Let’s go home with art」新樂園藝術空間二十周年策畫展花蓮場,此展覽為新樂園藝術空間二十周年策畫展之花蓮場,五位參展藝術家皆為新樂園成員,兩位來自台北,三位目前定居於花蓮,創作媒材有攝影、裝置與繪畫,皆圍繞在「家」的主題之上,嘗試用不同的藝術手法將「家」的記憶、想像具象化,也希望透過這一次的聯展為花蓮注入藝術新能量,促進在地與台北藝術家的交流,更希望透過此次「藝術家面對面」的活動,讓民眾能夠近距離與藝術家互動和交流。
媒體報導

參展藝術家

參展作品

​
田名璋  Tien, Ming-Chang

最高學歷
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藝術創作博士

現職
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專任副教授

簡介
藝術創作長期聚焦在鄉愁此一主題上,探討個人離開「家」之後,對於土地和親人的思念,而近年開始探索自我的童年,回到故鄉挖掘孩時的記憶。自2011年開始對鏡中世界產生好奇心,因此成為創作素材的一部分。在這些創作轉折中,從沈重的鄉愁氛圍,轉化為一種詼諧的遊戲,就如回到童年一般的玩耍,以此方式作為另類的鄉愁主題再現。而創作媒材主要以攝影與錄像為主。

图片
存在的樣貌 之三

​這是我的幼稚園溜滑梯,
已經廢棄了超過三十個年頭,
每當我回到蘇澳老家,
總是會來看看我的幼稚園,
一開始它還看得見,
到後來漸漸地廢棄物掩沒了它,
最後竟然消失了。
 
我無法忍受眼前的情景,
於是我開始挖掘,
重現溜滑梯的樣貌/存在
。

汪曉青  Wang, Hsiao-Ching

最高學歷
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藝術創作博士

現職
青田藝術空間 藝術總監
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

簡介
汪曉青,英國布萊敦大學藝術創作博士(PhD),長年專注於女性認同、創造性與視覺文化等主題的攝影、繪畫、複合媒材、裝置藝術之創作與研究。目前為青田藝術空間藝術總監,並投入高等教育之藝術教學,於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擔任兼任助理教授。

1997年以「結婚進行式」系列作品發表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而受到藝評家注目後,就常於台灣與英國等地舉辦多次個展與聯展。2002年於《台灣(當代)女性藝術史》一書中被列為影像新世紀之台灣女性藝術家。2011年榮獲台北市立大學傑出校友。 

近年受邀展於「英國曼徹斯特攝影節」、「俄羅斯國際攝影藝術節」與「韓國蔚山國際攝影節」。2012年獲展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的「台灣報到–2012台灣美術雙年展」;並榮獲為行政院外交部「評審特別推薦」之女性攝影家,並於2014至2015年以「母親如同創造者」與「關係測量」兩組攝影作品代表台灣至海外各國巡迴展出。

图片
時光相遇:十歲的期望
「時光相遇」是藉由母職與時光的探討來達成「自我了解」與「重活一次」的母性自我成長的創作。在超越時光的母子相遇之奇異想像中,讓分屬於母與子之不同世代的童年因藝術而相遇,並牽引出一種非常內在的自我省思。在現在的我、童年的我與現在的兒子之圖像對話與溝通中,開啟彼此對另一個性別與世代的認知。
 
在摸索十分親近卻萬分陌生的男孩經驗的母職生活中,那深藏於母親身份下的內在老成與怯弱竟也因此得到撫慰,而激起從中尋回童年自由幻想與勇敢追夢的力量。最重要的,這樣藝術創作的行動證明了母職不再只是個「犧牲自我」的代名詞,而是個可在細細品味下促成豐富且多彩的自我成長。

羅惠瑜  Hui Yu Lo

最高學歷
紐約長島大學 視覺藝術碩士

現職
東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

簡介
畢業於紐約長島大學(Long IslandUniversity)視覺藝術研究所,取得MFA學位,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。曾於台灣、美國、澳洲、義大利、俄羅斯等地展出,曾於2006年代表台灣參加「第一屆俄羅斯國際攝影藝術節」,此藝術節集合了13個國家28位藝術家的作品於新西伯利亞國立美術(Novosibirsk State Art Museum)館展出,台灣的藝術家首次在西伯利亞利區展出,具有開創性的意義。現任教於東華大學,持續進行影像藝術創作及論述。
图片
靜靜的生活
孩子脫離嬰兒期,
媽媽也漸漸從終日腰痛的桎梏中解脫,
開始與保母帶著雙胞胎外出闖蕩,
在自然中徜徉,撿拾葉子、觀察昆蟲、感受微風…。
慢慢的,媽媽從兩年睡不飽的疲累中恢復,
從聽到嬰兒哭聲就頭皮發麻的不知所措,
轉變成孩子一哭便先拿相機拍照的淡定。
 
靜靜的生活,
世界變大了,
時間變慢了,
心裡安靜了。

簡佑任 Chien, Yu-Jen

最高學歷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班

現職
新樂園藝術空間副執行長

簡介
藝術家的創作長期思索自身與風景之間的關係,從較早以繪畫為媒介呈現自身身體在空間的游移狀態,於現今嘗試以立體及現成物組件,思考現代化後土地的變異與其肉身的存在,皆是思索自然景物間之於人的存在價值。
图片
鳳鳴里
在我成長的所在記憶中《鳳鳴里》是ㄧ個隱蔽迂迴的叢林,家屋一棟棟地依存在一起,連起鄰里間的情感,後院的樹林響著蟬聲,時常在這房屋與樹林草叢間的甬道中穿梭游走。這是一個關於空間的身體界定,但隨著社區發展,附近車站及都市規劃的興建,重新劃定了這個區域周遭的土地,這個空間就在我回鄉前整平,房屋一棟棟的售出、拆除、壓上平整的柏油路面,等待土地重劃後的更新,此刻我的家鄉所面臨的正是這種推往現代化的懸缺狀態;我試著依循著過去的影像與土地的殘餘物想像著過去的生活,想像在這一棟棟建築裡發生的一切,也試著在這些被拔除的樹木、草地、花朵及昆蟲上,想像這片土地與自然的關係、甚至是土地與人的關係,思索面對在我眼前的場景。

張菀玲  CHANG WAN-LING

最高學歷
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

現職
藝術創作者

簡介
2007開始的藝術創作,經常探討著都會空間裡頭人與人間的相處狀態,是看不見距離般的疏離感、趨向個人化的行事狀態,亦或是仰賴通訊機器做為中介交流。以實驗或觀念性的方式拍攝單頻錄像、錄像裝置和平面攝影,藉此隱射溝通習慣如何改變的狀態,由團體轉為個人對雲端、語言減少至微短的訊息符號……,藉此探討社會改變中的生活模式。

图片
序曲-作為一種樣貌
區域性的穿越,產生直覺性心理層轉換,
​同海岸線轉化成無聲息靜默。

開幕茶會
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
  • 首頁 Home
  • 展覽 EXHIBITION
    • 2023
    • 2022
    • 2021
    • 2020
    • 2019
    • 2018
    • 2017
    • 2016
  • 活動 ACTIVITY
    • 2023
    • 2022
    • 2021
    • 2020
    • 2019
    • 2018
    • 2017
    • 2016
  • 創作培力計畫
  • 國際交流
    • 國際駐村 >
      • 攝影
      • 環境藝術
    • 韓國大邱
  • ArtMeGo
    • 2019 ArtMeGo
    • 2018 ARTMEGO
    • 2017 ArtMeGo
    • 2016 ArtMeGo
  • 加入我們 join
  • 關於 Abou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