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藝術家
林金鐘 學歷 80年,研究所40學分班,台灣師範大學 68年,學士,文化美術系 現職 高中美術教師---(退休).專業創作 簡介 出生於宜蘭鄉下清貧家庭,偶然機會接觸了素描而進了大學美術系,至今有了多次的公開展出機會,其間因理念不清而有多年停筆,但始終對繪畫無法忘懷,20年前返宜,工作之餘得全心於創作探討,遂有逐年的風格嘗試.藉由創作以求取對周遭事物有新的體驗與啟示。 自述 ■ 我畫沒有甚麼理由,只是滿足當時認為那是最棒的感覺. ■ 作畫不用太鑽牛角尖,享受平凡中的樂趣.也在平凡中逐一展現畫面 ■ 靜靜的努力猶如採礦,享受著從修改中逐一浮現的美感 ■ 尋找適當的形式是一種緊張又刺激的過程 ■ 很努力的嘗試各種適切的表達形式,只是如此前後時間的拼組,期待能獲 外界的共鳴? 對於藝術創作 我希望- - ■ 它是純粹的行為,不是因為創作者有某一想法而呈現的一種圖示. ■ 它是一種呈現而不是複製. ■ 它是一種價值卻不是工具. ■ 它發掘生命.創造生命.也在成就生命 給自己 - - ■ 雖然美夢隨著年齡增長距離越來越遠,可是追夢的過程仍然是一種幸福 |
關於個展
本展包含了84年從台北返宜之後,約20年創作軌跡,選出代表前後不同時期各種嘗試的作品十餘件,分別為:一.複習期 二.現代符號期 三.組合期,以下為針對近期創作過程中零散的資料整理出個人的一些想法
創作理念
創作不是寫論文或說故事,不是用來自我表彰或自憐自艾的道具.描繪的造型亦不儘是符號,它是來自內心不由自已的感動。
一.
約一年多前開始嘗試以組合的方式呈現某一時段的種種視覺符號,以期能有更完整的內涵表達,拓展更豐富而多元的視覺語彙. 有了一點年紀後對時間就會有特別敏銳的感受,隨著年紀的增長,越能感受時間在身上流過的感覺.因此在創作上出現了不同時段的組合,認為同時呈現兩種以上在不同時段的視覺紀錄,更能完整呈現個人創作理念。
二.
具象與抽象,嚴謹刻畫與自由隨興塗抹,高彩度與灰調,平滑與粗糙...等交錯並存,把乖拗不協調的情緒直接呈現在畫面上 ,在節制與放縱間尋找心理上的平衡,從創作的過程中慢慢發掘自己內心深處隱藏而不自知的多種情緒,進而接納、轉化成和諧的視覺語彙。
三.
我們常常會在藝術創作中賦予非常高深的論述,其實它只是回應了自身的喜怒哀樂,然後跟生命做一個對照.實質上,在有限的空間構思或許一個點.或是一條線…..等等都是一件美妙的享受. 在尋找適當的形式是一種緊張又刺激的過程,不希望夾雜寓意而干擾了元素的純粹度. 創作上,我想刪去一切的想像與表現,隨著時間的前進讓隨興與直覺轉化為畫面, 單純無序的塗抹線條與顏色實是一種暢快無比的節奏,透過組構的張力以撫平在精神上的不平衡。
創作理念
創作不是寫論文或說故事,不是用來自我表彰或自憐自艾的道具.描繪的造型亦不儘是符號,它是來自內心不由自已的感動。
一.
約一年多前開始嘗試以組合的方式呈現某一時段的種種視覺符號,以期能有更完整的內涵表達,拓展更豐富而多元的視覺語彙. 有了一點年紀後對時間就會有特別敏銳的感受,隨著年紀的增長,越能感受時間在身上流過的感覺.因此在創作上出現了不同時段的組合,認為同時呈現兩種以上在不同時段的視覺紀錄,更能完整呈現個人創作理念。
二.
具象與抽象,嚴謹刻畫與自由隨興塗抹,高彩度與灰調,平滑與粗糙...等交錯並存,把乖拗不協調的情緒直接呈現在畫面上 ,在節制與放縱間尋找心理上的平衡,從創作的過程中慢慢發掘自己內心深處隱藏而不自知的多種情緒,進而接納、轉化成和諧的視覺語彙。
三.
我們常常會在藝術創作中賦予非常高深的論述,其實它只是回應了自身的喜怒哀樂,然後跟生命做一個對照.實質上,在有限的空間構思或許一個點.或是一條線…..等等都是一件美妙的享受. 在尋找適當的形式是一種緊張又刺激的過程,不希望夾雜寓意而干擾了元素的純粹度. 創作上,我想刪去一切的想像與表現,隨著時間的前進讓隨興與直覺轉化為畫面, 單純無序的塗抹線條與顏色實是一種暢快無比的節奏,透過組構的張力以撫平在精神上的不平衡。